
近日,隸屬于基礎醫學院的“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簡稱實驗室)國外引智項目再次傳來喜訊,該實驗室外籍科學家于吉峰教授在國際知名雜志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上正式發表文章。該雜志是腫瘤領域的頂級期刊之一,影響因子達17.388。河南大學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單位之一。于吉峰教授是該實驗室在河南省科技廳高端引智項目支持下,于2019年柔性引進的美籍華人科學家。
據悉,該實驗室非常重視利用國際資源,積極開展國際合作。2019年姬新穎教授牽頭獲批了“核蛋白PCNP在神經疾病發生中的作用和機制”和“核蛋白PCNP檢測試劑盒研發”2項河南省科技廳高端引智項目和培育項目,并獲批“河南大學核蛋白分子病理學國際合作平臺”培育項目、“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杰出外籍科學家工作室”培育項目。在上述項目經費的有力支持下,與包括于吉峰教授在內的多個國外專家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科研協作。其中和于吉峰教授的合作尤其密切。獲聘后,于吉峰教授多次到實驗室指導。2020年9月7日為廣大師生作學術報告,題目是“AML基因突變的臨床意義”,他系統的介紹了FLT3、NPM1、TP53等基因突變及預后的臨床意義等方面應用的研究。
2020年12月20日,在河南省免疫學會年會暨河南省感染與分子免疫學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上,于吉峰教授再次做了報告,題目是“The selection of IgG subclas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umor therapeutic antibodies”。
今后,實驗室將依托國內、國際兩種優勢資源,加快積累自身實力,充分發揮外籍科學家的特長,在項目聯合申報、人才聯合培養、平臺聯合建設、成果共同分享、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好做足工作,爭取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更多合作成果,為醫學院國際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附:于吉峰簡介:血液病和免疫學專家。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碩士生導師、河南大學基礎醫學院“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外籍科學家,負責科技廳高端引智項目“核蛋白PCNP檢測試劑盒研發”。于吉峰教授曾經在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多年。1994年赴美國留學工作20多年。曾經在美國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世界著名的美國BD Biosciences等單位,從事有關單克隆抗體的研發及血液病臨床診斷的相關科學研究,具有豐富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參與及領導了多種科研及開發項目。作為世界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HLDA)協作組的主要參考實驗室及主要成員,3次參與了HLDA協作組第六,七,八屆會議有關的多種形式單克隆抗體的檢測及鑒定工作。先后擔任科學家,經理,資深總監等職務。負責公司的新產品研發部和操作部門。2018-起回國擔任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特聘教授/主任醫師,負責臨床試驗及科研項目。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文章30多篇。
有關鏈接: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1-01197-w;
http://news.henu.edu.cn/info/1035/48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