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第五屆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主題論壇在我校舉行。本次論壇是河南大學110周年校慶和國際教育學院20周年院慶的活動內容之一,由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主辦,河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河南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承辦,論壇主題為“中德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建構與實踐”。
河南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王華星、河南大學副校長傅聲雷、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負責人代表上海理工大學中德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承三分別致辭,河南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毛立群出席開幕式。來自德國漢堡應用技術大學的胡特教授、上海電機學院凱撒斯勞滕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劉軍教授、西北工業大學的陳俊教授、Sino jiobs的安燕以及河南大學國際教育院長馬驍勇、河南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羅英梅博士等嘉賓圍繞中德教育質量標準、中外合作辦學服務社會的能力等內容展開深入討論與交流,分享經驗和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王創峰、院長馬驍勇分別主持了論壇開幕式和主題論壇。
王華星在致辭中介紹了河南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情況。她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對外開放,通過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吸引集聚了國內外高端優質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等教育資源供求不足的矛盾,培養了一批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的探討,認清新形勢、破解新難題、找準新對策,提升對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開拓新時代對德教育交流合作新空間。
傅聲雷在致辭中表示,河南大學創辦了國際教育學院是為呼應中原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以及河南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方面的不足,推動了河南大學跟國外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在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和河南省高等教育“雙航母”戰略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大學對外合作交流的步子會越來越大。
楊承三在致辭中表示,“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的目標是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發揮中德合作辦學在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主題論壇環節,參會嘉賓分享了中德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方面的思考與研究成果。
馬驍勇結合國際教育學院的發展歷程,著重介紹了學院在辦學質量保障和服務社會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馬驍勇表示,學院在滿足社會對多樣化、高質量、國際化教育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在教育資源引進上堅持在延承中尋求突破,二是在項目運行管理上堅持在對話中尋求合作,三是在模式創新上堅持在引進中尋求轉化。辦學以來,為社會輸送的1萬余名畢業生,分布在各行各業,極大提升了學院服務社會的能力。
胡特教授以上?!獫h堡學院為例重點介紹了保障中德合作辦學質量的實施措施。中德雙方通過E-learning混合進行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加強教學質量保障,以德語語言能力為基礎,更加側重于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Career center架起學院與公司的橋梁,支持學生的職業發展。
羅英梅在發言中就中外合作辦學中本土化智慧的重要性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表示,中外合作辦學要逐步實現適合中國社會文化現狀的辦學理論和經驗體系。
劉軍、陳俊、安燕等參會嘉賓就中德合作辦學中的產教融合、后疫情時代國際項目的挑戰、學生的職業選擇和技能提升等問題進行了分享交流。
主題論壇結束后,召開了2022年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理事會年度會議,各理事單位交流了中德辦學開展情況,審議了新加入聯盟單位的申請,同時商定了2023年的工作計劃。
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于2018年10月正式成立,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指導下開展工作,目前共有成員高校20所,均為教育部獲批的非獨立法人中德合作辦學機構(項目)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