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校黨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有關部署,河南大學黨委宣傳部與人文社科研究院,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河南大學社科名家二十談”活動。我校二十位社科名家,將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統籌發展和安全等方面做好理論研究闡釋工作。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林志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边@一重要論斷不僅凸顯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地位,而且也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內在根源。在學習和研究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這一論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行在理論基礎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源自于它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行。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并為后繼者所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的特性作出了這樣的判斷: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實踐已經證明,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今天,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占據著真理的制高點,它猶如一盞明燈,一直照亮著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復興而前仆后繼,但都未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無論中國前進的道路上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不會迷失方向,不斷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
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行在文化資源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源自于它的文化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的風雨蕩滌,不僅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東方文明,而且孕育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優秀文化傳統。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愛國主義為代表的民族精神、“大一統”的政治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倫理取向和“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是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的內在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地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創新和應用,馬克思主義才得以深深扎根于中華文化土壤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塊大地上持續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三、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行在思想精髓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同頻共振、與時俱進的不斷發展創新的理論體系。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源自于它的思想精髓——守正創新行。
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理論教條,而是鮮活實踐的方法指南。恩格斯一再告誡人們:“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歷史。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守正創新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品質,更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堅持守正創新,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四、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行在實踐有效
判斷一個理論是不是真行,不僅要看它的理論基礎、文化資源、思想精髓行不行,最終還要看它能否成功地指導實踐。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源自于它的實踐有效——指導實踐行。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創造了彪炳史冊的歷史成就。從當年食不果腹、積貧積弱,到當下中國人民擺脫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從曾經“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如今浩瀚的宇宙留下中國人的印跡。許多技術和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完成了從跟蹤模仿到超越引領的華麗轉身。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8%,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這些彪炳史冊的成就充分地證明了一個真理——中國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行。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而且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指導思想,更是科學回答“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最新答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和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不但過去行、現在行,將來也必定行!

林志友,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期刊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5項;在國內權威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6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