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學第五屆語言學術周暨“海外高端專家系列講座”(100~109)在眾多師生的期待下于9月19日成功拉開序幕,本活動將持續5天時間,每天兩場高端講座。為拓展廣大師生的國際視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外語學院特邀請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語言學系教授Malka Rappaport Hovav和英國劍橋大學理論級應用語言學系教授Ian Roberts做系列講座,他們的主題分別為“詞匯化模式(Lexicalization Patterns)”和“普通語言學理論(General Linguistic Theories)”。此次系列講座分別在Zoom平臺和騰訊會議平臺進行,有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480多位師生廣泛關注并熱情參與。講座伊始,外語學院院長楊朝軍教授致歡迎辭,并簡要介紹了兩位教授的教育經歷、研究領域及學術成就,同時對他能在百忙之中抽時間為學院師生作線上報告表達了誠摯的感謝。
Malka Rappaport Hovav(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和哲學系博士)系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語言學系教授,“語言、邏輯和認知”中心的主任,同時也是以色列理論語言學協會(IATL)的創始人。她的研究領域集中在詞匯和句法的界面研究,包括非賓格、補語、使役交替、與格交替、詞匯化模式等。該“詞匯化模式”五講是她首次在中國大陸的系列講座。本場第一講的題目是“詞匯與句法的界面簡介:多重論元表征模式及其跨語言差異(Introduction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lexicon and syntax: multiple patterns of argument expression and variation across languages)”。在本講中,Malka Rappaport Hovav教授討論了詞匯和句法界面研究的相關理論,指出動詞不僅具有詞匯化含義,同時更多情況下是具有非詞匯化含義的。英語在這樣的結構中很豐富,但許多其他語言在“增強”與動詞相關的基本事件結構中受到的限制要大得多。Malka Rappaport Hovav教授最后給動詞的一詞多義性提供了統一闡釋。
Ian Roberts現為英國劍橋大學理論及應用語言學系教授,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劍橋大學唐寧學院院士,北京語言大學客座教授。作為國際知名生成語法學家,他主要從事比較句法和歷史句法研究,從歷時和共時方面,發表了諸多對羅曼語系、日耳曼語系和威爾士語的句法學研究相關著述。本場第一講的題目是“現代歷史和比較語言學及認知科學(Moder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在本講中,Ian Roberts教授首先指出歷史和比較語言學絕對是認知科學的核心。隨后,Ian Roberts教授討論了現代認知科學、傳統和現代歷史語言學、比較語言學,并引入了對語言學歷史的反思,最終得出結論,不僅當代生成語言學沒有“黯然失色”(正如Boden 2007在她的認知科學史中所建議的那樣),它實際上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思想綜合,將語言學中兩個古老的傳統結合在一起。
Malka Rappaport Hovav教授Ian Roberts教授和對學術的熱愛及淵博的知識使在線聽講的外院學子深受感染,并積極與專家互動,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并對本周接下來的講座充滿期待。
“海外高端專家系列講座”自2019年開展以來,已成功舉辦99期海外高端講座,平均每年邀請10余位國際著名專家學者舉辦30場以上學術講座,涉及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等語種。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外語學院及時轉變思路,創新方式,持續開展線上國際學術活動,不斷提升學院的影響力,反響良好。本屆語言學術周在9月19-23日舉辦,旨在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國際化環境,向學校110周年華誕獻禮。